【资料图】
“三叉神经痛”有时也被称为“脸痛”,容易与牙痛混淆。是一种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是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常见病之一。多数三叉神经痛于40岁起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女性尤多,其发病右侧多于左侧。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三叉神经痛系指在三叉神经分支范围内反复出现的阵发性短暂剧烈疼痛、无感觉缺失等神经传导功能障碍的表现。多以中老年人多见,多数为单侧。疼痛分布严格限于三叉神经感觉供应区内,不扩散至后头部。疼痛趋向反复发作和缓解,在发作数周或数月后常可自行缓解数月至数年。在发作期,出现阵发性闪电样剧烈疼痛,如刀割、钻刺、火灼,阵痛持续时间仅数秒,频率自1日数次至1分钟多次。突然出现的剧痛常反射性地引起同侧面部肌肉抽搐,以及皮肤潮红、眼结膜充血,流泪或流涎等。发作期涉及面、颌或舌运动的说话、吞咽,刷牙、洗脸、甚至微风拂面皆可诱致阵痛。对于面部三叉神经痛患者来说,其生活是受到了极大影响。因为面部任何轻微的触动,都有可能刺激到面部三叉神经的发病,其痛突如其来,又瞬间消逝无踪,着实叫人难以把握,实无先兆可循。因此,所有面部三叉神经痛患者素日平常都不拘言笑,甚至刷牙洗脸都是能免则免。这样的情景,真叫苦不堪言。民航总医院于炎冰教授表示:随着医学的发展,三叉神经痛已经大量临床科研证实,是完全可以治愈的。显微血管减压术,就是当前国际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主流技术。微血管减压术通过显微镜或神经内镜等设备,找出压迫三叉神经的“肇事血管”,然后用一种特殊的垫片,将血管和神经隔开,这样血管跳动时就碰不到三叉神经了,患者的疼痛症状自然也就消失了。